来源: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资讯中心 2016年12月15日
今年以来,解决出行“最后一公里”难题的共享单车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,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。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,共享单车创新亮点何在?市场前景如何?围绕这些问题,记者采访了上海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。
记者:今年下半年以来,共享单车竞争渐趋白热化。您怎么看待共享单车市场的空间和潜力?
诸大建:共享单车在国内城市的发展空间会比网约车大得多。像上海、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,每天出行的人都在几百万。按照每辆车一天用5次计算,总共才能满足几十万人次的使用需求。从全国范围看,北上广深加起来,对单车的需求量可能高达几百万辆,市场很大,投放空间也很大,资本看好共享单车也是对其市场潜力和空间具有良好的预期。
记者:我们调查发现,由于城市规模和人口流动形态的差异,共享单车在大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的发展路径也许会有不同。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?
诸大建:不管是一线城市北上广深,还是二线城市武汉、杭州,这些城市都有地铁。地铁的存在带来了“最后一公里”的出行需求,需要公共自行车来完成接驳。目前,已经有一百多个城市在发展有桩的公共自行车。在一些没有地铁的中小城市,公交车距离小区也有一定距离,因此,无锡、苏州、宜昌等城市也在发展公共自行车。国内小城市的人口规模也可达一两百万,共享单车发展的空间很大。城市规模不同,可能会带来共享单车容量的差异,同时也要考虑接驳地铁和公交车的不同。
记者:共享单车的出行方式对解决我们面临的高污染、高拥堵等现实问题具有什么意义?
诸大建:共享单车运用互联网技术,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,是智慧出行的一部分。城市的公共交通有轨道交通、慢行交通(自行车、步行等)。自行车在马路上占用面积比小汽车少很多,如果上下班最后一公里都用自行车,既节约空间,又利于节能减排。发展共享单车对使用人群有价格低廉、使用方便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更具有减排缓堵的环境效益,有利于发展公用交通,创造替代私家车出行的模式,促进从非绿色的汽车城市转型为对自行车友好的城市,这也是中国城市应该发展的方向。
记者:您如何看待共享单车的创新价值?
诸大建:共享单车的创新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,中国城市人口多、密度高,对资源分享这种新经济形式同时具有高供给和高需求的潜力。共享单车改变了现有的技术路线和生活模式,一方面,它改进了现有的自行车技术,把互联网技术与制造业结合了起来,属于两者互动的技术创新;另一方面,它更是商业模式和生活模式的创新,不卖产品卖服务。随着这种新商业模式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,规模化生产后单车造价及运营维护的成本都会降低,消费者形成习惯频繁使用后,企业收益会提高,期待这一创新模式、绿色产业、共享经济实现健康良性可持续的发展。
© 2024 盐城公共自行车 技术支持: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